港漂码农?不,我是老板,我是老大,还是老师 | 耳听为实
这是简职HK第524篇原创
耳听为实 VOL.08
简职对话
胡辟砾
12
以真实的姿态
为港漂发声
我们动不动就在说“做自己”和“莫忘初衷”,但有没有想过:你的初衷是什么?蔡康永说,对于莫忘初衷,最重要的是辨认自己,这个事情需要我们一辈子去做。
而学会辨认自己这件事,有的人需要十年,有的人需要三十年,有的人需要一辈子。但其实辨认自己需要的不是时间,而是经历。不少港漂大学毕业选择了一条自己不喜欢的路,即使不喜欢也要一条路走到黑,硬着头皮走,就很痛苦,也没有勇气去跳出这个圈子,缺少经历或者说,缺少去经历的勇气。
难道我的这辈子就要被这么禁锢下去了吗?
本期耳听为实,我们就请到了热衷“折腾”,在不同职业穿插的大神——胡辟砾,让他和我们聊聊“初衷”这回事。
问答
Q1
隽子:首先介绍一下自己吧?
我是胡辟砾,朋友们根据谐音起了个外号,叫我“霹雳哥”。
我本科在电子科技大学网络工程专业提前毕业以后,到百度担任核心算法工程师,然后工作一年来到香港读 PhD,后来放弃 PhD、转为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的 MPhil,朋友说我经验丰富有很多身份,好像的确是这样,我在毕业以后就开始自主创业,2015年夏加入端传媒,担任端传媒CTO,现在是在香港浸会大学传播学院担任新媒体技术讲师。
隽子:所以,你是做过老板、老大、老师的人喽,厉害!
Q2
隽子:看你做了这么多工作,有工程师,有CTO,还有创业、老师,经历这么多有没有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?
胡辟砾:在不同的时间点感受的东西是不一样的。
14、15年这个时间点出来的朋友特别多,因为这两年国家有相关的政策——万众创新万众创业,这种口号在这里摆着,很多人跑出来,但是他们可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问题。
我感觉过了很多年之后,问一些之前很久没有联系的朋友近况,还在做原来的那件事情,他们这些还在坚持下来的人,我觉得其实就挺有意思的。坚持下来就是一件最有意思的事。
还有就是,在创业过程中,从0到1,把一个东西从无到有,又要做的很有创意,这是比较有意思的。
但是大多数时候你发现创业就是创业,它并不是这么有趣,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美好,比如当你做了很多,你自己觉得有意思的东西,但这可能并不是用户需要的,根本卖不出去。反而你去更多的关注用户、市场,关注行业的趋势,跟着用户一点一点的去调整你的策略,去做这些脏活累活。只要你能够把它坚持下来,我觉得在某种意义上说就算成功了。
Q3
隽子:经历了这么多,尤其是创业,有没有遇到不公平或者比较遗憾的事情?
胡辟砾:我觉得在创业这一个维度来说,并不明显,因为创业本身还是相对公平的。
比如做一个产品,有一个大公司抄袭了你的想法,你觉得不公平吗?我觉得这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不公平。它只是不平等。不平等是因为我们的体量本身就不一样。
最主要的就是要多尝试。你在一个地方遇到的不公平,它是来自于很多综合的原因。 当你觉得这个不公平的事情压制到了你,限制了你的发展,也可以换一个公司。当你很清楚自己能做到什么,自己的价值是什么,那么你在另外的平台也是可以发挥出来的。最主要的还是对自己有信心。
无论是从职场还是各个方面来说,事情没有做好,或者是因为这件事情而错失了很多的机会,这是比较遗憾的一件事情。就比如把学历放掉,现在看回去不算是一个最理智的决定。
Q4
隽子:一般人想着从硕士到博士,您怎么想着降学位呢?
胡辟砾:因为这样可以直接毕业,当时有一个项目要做,那时候大家都讲 all-in,于是就“辍学”了,只拿了个 MPhil 便“下海”。
Q5
隽子:这个阶段是在做一名老师,那么你的下一步或者说下一个阶段想要做些什么?
胡辟砾:当然这个东西还得再看,现阶段我觉得做老师也是挺有意思的,因为这样接触到很多的年轻人,也可以知道他们的想法,未来要做一件大事的时候,这些年轻人可能是你的伙伴。所以我觉得做老师对目前来说是很好的。
Q6
隽子:你自己觉得自己是那种走一步看一步的人吗,对于未来没有规划,比较喜欢未知数?
胡辟砾:实际上规划是有的,但是看我的经验你会发现,现实它总是跟规划的不一样。
我这么多年,每一个阶段都是有一些规划的,但是总会发现执行出来的结果与现实会不一样,会有很多不同的限制,会有很多的挑战,或者说会有很多的诱惑,当现实与你规划不一样时,也只能说去适应,争取在下一个阶段能完成。
我们港漂这一块,我是觉得一定要规划,但是也要有一个理解,企业上做东西时你是很被动的,所以你的规划往往不能实现,但这个不要紧,因为重新规划就好。
Q7
隽子:之前看你的经历有创业,在创业的时候有遇到什么困难吗?
胡辟砾:当你进入一个新的领域的时候,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,创业是一件综合的事情,并不是找到独特的想法、做完开发就了事。相反,财务、法务、运营大大小小的事都要考虑。一段时间下来,终于理解 CEO(Chief Everything Officer)的内涵了。
Q8
隽子:那么对于港漂来说创业是一个好选择吗?
胡辟砾:对于港漂群体来说创业并不是一个好选择。辛苦是一方面,最主要是因为创业本身的失败率是很高的,付出并不一定会有回报。而适合创业的人需要满足的要求也有很多。
一是你之前的积累需要比较足够,需要有一定的社会资源的经验,如果说你的家境也不错的话,我觉得可以试试。
二是看你能不能找到一个好的团队。如果说能够找到一个好的团队,有一个很好的领导者从头开始带领着你做,那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。但是大多数人其实是没有这种机遇的。
Q9
隽子: 你穿插于不同职业,是因为偶然的机会,还是有一些初衷呢?
胡辟砾:当时都很偶然的(笑),但反过去看却是围绕着一件事情。就像乔布斯说的,当你回过去看,它就像一串珠子,全部连在一起了。其实我一直有一个愿望,就是让人们能高效地获取优质信息。
本科刚毕业那会,搜索引擎还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。当时觉得去百度做算法很酷,一个参数的优化,就可能影响万亿网民的搜索结果。好的算法,必然可以给人们节省大量的时间。但后来百度在商务结果和自然结果的整合上,没有做好,相关新闻大家也都知道,我当时是在自然结果这边,商务结果就不评价了。
后来搜索引擎作为互联网入口的地位,逐渐下去,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成为社交网络。人找信息的时代过去了,变成了信息找人。所以我在中大做的研究方向是社交网络。当时觉得社交网络的中心化问题比较严重,就选择了“去中心化社交网络”这个方向。
从中大出来创业时,第一个项目是多社交网络的整合搜索引擎,正好是前两个方向的结合。其实在中大的时候,研究了上百个项目,有业界的、有学界的。最后发现,去中心化的社交网络,并不是一个技术问题,而是要找到一个合理的路线图,解决迁移的问题。所以社交网络的聚合器,可能是一个有希望的方向,我们就出来做了。
第一次创业的尝试不久失败了。那段时间,关于社交网络的问题,逐渐进入公众视野,这几年尤为受到关注,比如过滤气泡、回声廊、窄化、假新闻、数据泄漏。我之前的尝试都是在技术层面,只能优化信息分发这个环节。后来端传媒的创始人找到我,邀请以数据科学家的身份加入。虽然从来没做过媒体,但我觉得,是一个不错的机会,去尝试从信息生产的角度解决问题。这就是后来一直在做的数据新闻。通过大数据的挖掘,我们可以找到一些过往不会发现的新闻点。
从端传媒的离开,倒是比较被动,因为媒体商业模式支撑不了,管理层不得不裁员 80%。这个团队很优秀,可惜了。在香港要找到各方人才,是很难的,你得和金融行业竞争。这几年我也就媒体商业模式思考了很多,没有特别的成果,身边做媒体创业的朋友,也没有人在商业上成功。有的问题,可能我们这代人解决不了,不如交给下一代(笑)。
所以教教书也不错,会觉得未来是有希望的。
Q10
隽子: 如果上天再给你一次机会,还想要过这样的人生吗?
胡辟砾:还是这样走吧,有些人注定还是安静不下来的,它必须折腾。感觉还是有点宿命论的意思在这里。
Q11
隽子:听说你最近出了本书,可以介绍一下吗?
胡辟砾:最近写了一本科幻“小说”,其实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小说,只是一个科幻小说的骨架,大概4万字,讲了一个未来人工智能穿越回来发明区块链的故事。
也许有文学修养更好的同学,能把它改编成真正的硬科幻小说吧。最近我们有 500 本限量版的发出,只能通过比特币购买。这个事被所有人吐槽了。合伙人觉得,1/1024 分之一个比特币,还不够书的印刷成本。而对潜在读者来说,他们转账用掉的手续费,比书本身还多。我倒是觉得是个有趣的尝试。这个阶段我们需要的可能就是这些硬核的读者吧!未来也希望有科幻和科普爱好者,一起来创作,共同构建这个 IP 。
Q12
隽子:你是理工科背景,也主要从事技术工作和教学,是如何保持写作的呢?
胡辟砾:我个人是早期的 blogger,从中学开始,就一直保持了这个习惯。中间因为技术换代,去过很多平台,MySpace、新浪博客、百度 hi、GitHub、Wordpress、Medium、微信公众号,……
我觉得写作是一种思考的方式。过去有种说法是真理越辩越明,我觉得也可以说或“越写越明”。了解机器学习的同学,就知道一个模型的训练,是依靠大量的输入和输出的。一个神经网络,刚开始的判断会非常不准确,但它还是输出,错误的输出,会对网络造成负反馈,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权重就会发生变化。这个过程反复进行,神经网络就可以拟合到最佳模型。这比较搞笑,从学习“机器学习”的过程中,我们更加理解了人类如何学习。核心就是要大量的输入和输出,而写作是一种很好的方式。我的公众号是 "pwords" ,议题比较分散,如果非要总结的话,就是“写给100年后的考古学家”。
隽子:非常感谢“霹雳哥”分享自己的经验,有想更多了解“霹雳哥”以及著作的朋友可以扫描并关注他的公众号。
不同的职业演化成不同的角色,大家在这些角色中辨认自己,找寻自我。有些人很幸运找到了适合自己并喜爱的工作,而另一些人并没有那么好运。
有的同学选择了冷门专业,觉得未来没有前途,陷入迷茫,其实没有必要,未来还有许多路可以走在不了解自己适合什么,也不知道什么适合我的时候,那就去多尝试,想到的事情统统去做一遍,无关对错。你做了,才能知这件事对不对,适不适合自己。
就像霹雳哥,他一开始也不知道自己做的决定是不是正确的,也在不停的尝试过程中,才知道自己真正适合的是什么,一直在为自己的目标做努力、准备。这样“折腾”,做足准备,机会总会找上门的。
往期回顾
耳听为实Vol.01 - 那些一毕业就回内地的港漂,现在混得怎么样?(后台回复【回内地】获取)
耳听为实Vol.02 - 港漂说话中英混杂是不是在装逼?(后台回复【装逼】获取)
耳听为实Vol.03 - 港漂博士到底值多少钱?(后台回复【博士】获取)
耳听为实Vol.04 - 香港VS北上深,在哪里“漂”着的年轻人过得最好?(后台回复【过得好】获取)
耳听为实Vol.05 - 工作6年,就能在香港买房?港漂纯靠自己置业是怎样一种体验?(后台回复【置业】获取)
耳听为实Vol.06 - 月薪1万8,25岁的港漂却想接52岁的父母来香港养老(后台回复【养老】获取)
耳听为实Vol.07 - 10年港漂,5年转行路,在香港学啥都能做金融?(后台回复【转行】获取)
近期热点推荐
22%的HR说,我们不会用面试以后不发Thank you letter的人
毕业第10个月,从深圳到香港;再从四大、银行到基金公司Analyst
其他热点推荐
后台回复“薪酬” | 薪酬报告出炉,起薪最高竟是它 |
后台回复“怡中” | 怡中航空服务内推机会 |
后台回复“学院” | 香港管理学院18K薪资职位内推 |
后台回复“宜居” | 香港蜗居竟比新加坡豪宅宜居? |
后台回复“养老” | 港漂们怎么处理养老问题? |